法库招商指南
位置境域
法库,位于辽宁省北部,地处辽河中游右岸。地理坐标
为北纬40°8′46″--42°39′29″,东经122°44′23″ --123°45′14″,南北纵距60公里,东西横距80公里,区域面积2320平方公里。南与母城沈阳隔辽河相通,北与康平县、昌图县、开原市接壤,东与调兵山市、铁岭县毗邻,西与新民市、彰武县相接。
地貌
法库县县地处辽河中游西岸,地势北高南低,丘陵平原起伏交错。西部和西北部山区属医巫吕山支脉,山丘在400米以下,有巴尔虎山、拉马山、马鞍山、五龙山、磨盘山等,北部是100-200米左右的丘岗。辽河及其支流秀水河、拉马河贯穿全境,在东、南、西及中部形成较大面积的冲积平原。
县内地形起伏变化较大,属丘陵平原区。山丘面积占34%,耕地面积占62%,水面面积占4%。 西北部和中南部多山,为医巫闾山余脉,地质构造上,属前第四纪地层,阴山古陆东端。
巴尔虎山(八虎山)为医巫闾山余脉,位于县城西北双台子乡和四家子蒙古族乡境内,距县城二十公里。以去卧牛石乡的公路为界,又分为南、北巴尔虎山,对峙相望。南巴尔虎山包括大砬子山、二砬子山及和尚山,主峰大砬子山海拔382.4米。北巴尔虎山位于康法两县交界处,山北坡属于康平县西关屯乡,山势东西走向,包括庙台山、城子山、大萝卜山及黑山,主峰庙台山海拔446.7年米,为境内的最高峰。
全县土壤共分六个土类,十一亚类,二十四个土属。主要以棕壤土为主,面积233.9万亩,占总面积67.21%;草甸土71.02万亩,占20.41%,水稻土2.23万亩,占0.64%,风沙土面积,1.47万亩占0.31%;沼泽土1.12万亩,占0.32%。
水文
法库县除过境辽河外,境内河流面积在1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69条,长573.2公里,其中较大的河流有秀水河,拉马河、王河、小河子4条,其余均属时令河。河流纵贯全境,经东南汇入辽河,总积水面积1980平方公里。
辽河,古称句骊河,亦称构柳河,又叫巨流河。西辽河发源于内蒙古老图山,东辽河发源于长白山脉哈达岭,县内河段长11.84公里,是法库与昌图、开原和界水。东南段从依牛堡乡祝家堡入境,经草根泡、三面船西流入新民境内,河段长21.86公里,是法库与沈阳、新民的界水。
秀水河发源于内蒙古科左后旗,流经康平县南部卧牛石进入该县境内,在新民县辽宾塔入辽河。境内河长43.8公里,流域面积833.15平方公里,占秀河总流域面积2091平方公里的39.8%。
拉马河发源于该县四家子北八虎山东。于铁岭县阿吉堡子汇入辽河,河长25.85公里,河道平均比降0.55/1000,.流域面积929.05平方公里。
小河子发源于依牛堡,河流高程41.72米,河长15.43公里。经三面船家西入辽河,出口河底高程36.84米,落差4.88米,河道比降0.032/1000。
王河发源慈恩寺东,于铁岭双井子大台山汇入辽河。河长25.3公里,河道平均比降1/1000,境内流域面积363.26平方公里。
气候
法库县气候属北温带,大陆性季风气候。春季干旱多风,夏季炎热多雨,温度较高,冬季寒冷,多年平均气温为6.7℃,七月份平均气温23.8℃,一月平均气温为-13.4℃,极端最高温度35.1℃,极端最低温度为-30.6℃。多年平均降雨量为600毫米,降水总量13.92亿立方米,但时空分布不均,东南部雨多,西部雨少,年内分配以七月份最多,占年降雨量30%,六~九月份降雨量占年降雨量74.32%~76.32%之间,全县多年平均蒸发量1187.3毫米,与降雨规律相反,东、南部蒸发量小,西部蒸发量大。
法库县平均日照时数2800.8小时,而4~9月份农作物生育期日照时数平均为1521小时,较作物生育期的需要有剩余。多年平均湿度63%。8月份最大80%,5月份最小50%,各月湿度大小基本与降雨形式一致;多年平均0℃以上积温3624.3℃,3℃以上积温3618.6℃,10℃以上积温3219.3℃,生育期4~9月份多年平均积温3124.2℃。多年平均无霜期150天,最低的是1968年,为137天,最高的是1959年,为165天。多年平均冻层深度1.26米,一般在0.9~1.5米,多年平均风速4.3米/秒,冬季多北风,春季多南风,最大风速平均在28米/秒左右。雨热同季,日照充足。
